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帝国 > 第十五章 未济无咨

第十五章 未济无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狄惠兄弟与俞樾看着屋中另外四人同时作文也是颇有意思,苏洵、苏辙提笔凝神不落半字,苏轼与王景范虽然都已落笔但王景范笔走龙蛇,显然又是一气呵成完成文章,而苏轼虽然落笔但也是非常沉稳,似乎觉得写得太快了反而会乱了自己的文思。

王景范写的虽然快不过看样子文章篇幅也比较大,苏轼反倒是第一个完成,在看过一遍苏轼又提笔修改了个别文字之后算是完稿,待到苏洵完稿之后王景范这才放下笔,苏辙则是最后一个。考场上素有“快手”一说,自大宋立国后三十年有二十余位状元,中间不乏快手夺第的事情,只是经过钱易、李庶等快手被刻意打压之后,这股“快手风”在科举考场上已是很少见到。

狄惠见过王景范作《六国论》的场景,显然王景范不是李庶那样七拼八凑的“快手”,更似钱易写得快只是因为文思泉涌而已。俞樾对王景范的信心最大,自始至终都站在王景范的桌前,只要写出一张便帮着整理。除了这已是他们两人之间的默契之外,最重要的是他相信写文章也许苏氏父子很厉害,但绝对不会给人十分惊奇之意,而看王景范的文章十有**会开拓自己的眼界,只是即便他跟从王景范这么多年也少有见王景范落笔作文的时候。

“见复,难道这鸡舌汤还值得提倡了?”苏轼只是拿起王景范的文稿一扫便皱了皱眉头问道。

王景范说道:“在下只是赞成有限度、公平交易的鸡舌汤而已。”

苏轼与王景范一问一答立时吸引了屋中所有人的目光,俞樾在他写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开始的时候还很惊讶,到现在满脑子只剩下疑惑,不过他并不是唯一一个被王景范文章所迷惑的,不一会屋中众人在读过之后都与俞樾一样开始迷惑。王景范也翻看过三苏的文章,与他先前所料的没有什么区别,三苏的文章都是在吕蒙正和李绅一生际遇上做“因果”文。

“何为有限度、公平交易的奢靡?”苏辙问道。

王景范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道:“吕文穆公在看到园舍内由鸡骨所堆积的小丘而深感浪费从而不吃鸡舌汤的,抛开鸡舌汤之奢靡,在下想问一句吕文穆公一顿鸡舌汤要消耗几十只鸡,一只鸡七十文,就算一顿二十只鸡也要一千四百钱,一千四百钱足够十四户寻常农家日常衣食所需……如果说吕文穆公当年有什么不对,就在于他不应该只要鸡舌头,就算自己不吃也可将鸡肉赠给福田院或贫困者,不应该堆成山……当然以吕文穆公为人,想必这鸡是自己掏钱公平买卖的,是以在下认为吕文穆公是公平交易却有失限度的奢靡……”

“那见复是赞成这种奢靡了?”苏洵有些不悦的反问道。

王景范拱手说道:“如吕文穆公这般奢靡并非是一无是处,若是一知县,只需有这么十个八个富户如此天天吃鸡舌汤,那这个知县恐怕是天下最好当的知县,只需要让养鸡便可保证辖下治所百姓不会有饿死的事情发生……当然若是吕文穆公一个月一万贯一身衣服未必有鸡舌汤所起到的好处这么大,毕竟一身衣服受惠百姓不多,若是一琉璃杯之类的珍玩那就更不能提倡了,此物多半为海外所产,与百姓生计一点无关,这种奢靡是最糟糕的……”

苏轼听后不禁一笑:“见复恐怕不会为一知县,有此才学通判一州足矣。”

“豪富者坐拥良田千顷,置下产业无数,仅仅租金每年便是数以万贯,事实上只要公平交易不欺压百姓,如鸡舌汤、鸭舌汤之类可养活百姓无数,从勤俭治家的角度而言自然是败家之举不是长久之道,但从得惠的百姓看来这是件好事——妇孺即可养鸡,要供应一个天天喝鸡舌汤的豪富者可让数十户百姓生活宽裕起来;若是再往极深处而言,豪富者变成皇帝宰持,若花费数十万贯去修建宫殿满足皇帝私欲则是国家衰弱之兆,若是去修缮河堤则善举一般,修建宫殿百姓得惠少,而修缮河堤不仅可以免除水患之外,参与百姓众多也可落得一些钱财补贴家用……”

苏洵听后脸色稍缓,只是王景范这种说法让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不过若是辩驳却又发觉对方的话又很有道理,只得说道:“终归是勤俭些好……”

“明允公,其实这里面仔细思量乃是颇有玩味之处,尤其是为政者如何去为国计财,又入又出如何让百姓和社稷都获利,晚生觉得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却又不得门径……”王景范有些惋惜的说道。

王景范心中确实是很惋惜的,父亲说这些的时候自己并没有什么体会,只是当做笑谈而已,不过随着年岁的增长眼界开阔后,他才明白昔日这些“笑谈”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可惜父亲已经过世三年多,再也没有机会询问其中所暗含的道理了,自己只能知道个大概却无法知晓细节,剩下来的只有自己慢慢摸索才会明白。

苏洵却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见复,此乃小道耳,切不可太过深入。你们都是要考进士的,治国当以一个‘仁’字为先……”

关于鸡舌汤大家都说了很多,不过文章却没有人再提,毕竟这个题目实在是不好写,也写不出彩来,“天道远,人道迩”,诸如因果轮回即便是苏洵父子三人作此文也觉得有些乏味,开始时的跃跃欲试到现在早就飞的无影无踪了。

苏辙对王景范所谈论的这些东西倒是很感兴趣,事后也多询问了两句,也就仅此而已了。不过令王景范没有想到的是,狄青在听了狄惠谈起这事的时候,倒是颇为感叹,见狄惠不解只是说道:“此番见解就是中书省的诸位相公也是没有的,此人若是步入仕途定是鱼跃龙门一飞冲天不可收拾……”

七月十六,皇帝下诏终于同意狄青告老还乡,并且厚赐金银田产,而与此同时又一道诏令为狄青的离去做了注脚——罢范镇知谏院该集贤院修撰。八月狄青踏上了回家之路,留下狄惠和狄说在白沙书院读书,而苏轼、苏辙则走进了开封府设在兴国寺的考场,在这里他们将会争夺开封府发解试的名额,从而继续进军明年的礼部进士科考试。

“……知池州包拯复职为行不郎中、知江宁府,江南东路转运使唐介出任户部员外郎……”王景范在开封的酒楼上饶有兴趣的听着旁边一个酒客在与旁边的同伴大声吹捧着他得到的朝廷最新官员任免消息,不过随手扔了六个铜钱在桌上。

“坎下离上,是未济卦啊!呵呵,事有未竟之意,事无不济,吉可知矣,这也算是狄青最好的结局了……”王景范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流微微一笑:“这是一个精彩的时代,却又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父亲的话在心中回响。</d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