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明末那些事儿 > 第202章 翻案不得人心(3)

第202章 翻案不得人心(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刘宗周先生不仅是大明的官员,而且是名满天下的圣贤。

他是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字起东,号念台,因曾讲学于山阴县城北蕺(ji)山上,世称蕺山先生。

刘宗周是个苦命人,母亲刚怀孕五个月,父亲就去世了,等到生下他来,家里已经揭不开锅,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娘家抚育。

宗周从小体弱多病,但勤学不辍,志向不凡,他不向往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只想长大做一个像伟大的王守仁先生那样的圣贤。

万历二十九年(1601),二十三岁的刘宗周考中进士,可就在此时,为他担忧操劳一生的可怜的母亲病逝了。悲痛欲绝的刘宗周在屋门外搭了间简陋的小室,住在里面日夜哭泣。

三年服丧期满,他被朝廷任命为“行人”(官职),但刘宗周不想做官,请求回家奉养年迈多病的祖父母。每天在家里劈柴打水,端药送粥,从不懈怠。

祖父母入土为安后,刘宗周这才进京担任了礼部主事,这时正是权阉魏忠贤炙手可热的天启年代,刘宗周一到任就向天启皇帝朱由校发问:

“陛下,为什么要把天下托付给邪恶的太监呢?”(“奈何以天下委阉竖乎”)

这位木匠皇帝很不高兴,魏忠贤知道了更是勃然大怒,下令停发刘宗周半年工资,不久又借故开除了他的官籍。

崇祯二年(1629),年已五十的刘宗周时来运转,出任顺天府尹(即首都北京市长),但他仍然不改直言敢谏,无所顾忌的倔强作风。

刘宗周直接告诉新领导朱由检:你求治太急,用法太严,颁布政令太频繁,升降官员太草率。大臣们因害怕获罪都文过饰非,不愿尽职尽责,所以虽有人才却不能发挥作用,虽有将领却不会带兵,虽有士兵却不能杀敌。陛下的当务之急是收拾人心,而收拾人心首先应从宽待官吏开始。

当时国事混乱,崇祯帝经常责怪辅臣无能,并且频繁更换大学士,有许多内阁重臣下狱,论死。大臣们私下里都议论皇上刻薄寡恩。刘宗周上疏说:

“国事败坏到如此地步,大臣们当然应该承担责任,但陛下也不是百分之百正确。”他认为皇帝不应怀疑群臣,而应开诚布公,以诚相待,这是解救当前危局的关键。

刘宗周的话算是触到了皇上的真病,崇祯帝极为反感,甚至非常愤怒。他责令内阁大臣起草严厉的诏谕,给刘宗周降罪,但阁臣每次将草拟好的圣旨呈报崇祯,崇祯都会再拿起刘宗周的奏章,反复细看,并站起身绕大殿来回踱步,最后慢慢冷静下来,怒意消解,叫人把刘宗周找来,斥责几句了事。

崇祯给刘宗周的评价是:言辞迂阔,为人忠直。

刘宗周在顺天府尹任上为官一年,政令一新,打击豪门和宦官尤其严厉,后因疾病辞职归里。

崇祯十五年(1642),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崇祯帝再次想起了不合时宜的刘宗周,叹息一声对群臣说:“刘宗周清正敢言,可用也”,传旨任命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都察院左都御史是正二品,国家监察机关的最高长官,与六部尚书合称“七卿”,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职位。

刘宗周刚一进京,崇祯帝就急切地问:“你知道都察院的职掌是什么?”

“正人正己!先端正自己,然后端正百官。”刘宗周拍拍胸脯,看来已经胸有成竹。

可惜,仅仅过了三个月,朝堂上就发生了言官姜埰,熊开元议论国事被打入诏狱,准备秘密处死的案件,为了解救二人,刘宗周联络众臣,亲自上朝与皇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结果可想而知,崇祯帝大怒,刘宗周又一次被驱逐出朝,削职为民。

这一年刘宗周已经六十五岁。

刘宗周不是个让领导喜欢的人,总计沉浮宦海四十余年,真正在朝为官时间还不足四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的蕺山讲学,从而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蕺山学派。

他著作等身,弟子众多,其人品和学术成就名满天下,赫赫有名的大思想家黄宗羲就是他著名的弟子之一。

刘宗周思想学说的核心是“慎独”。他在著作中反复强调“慎独”的重要,认为“人能慎独,便为天地间完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