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200看书网 > 李娜微讲堂 > 王献之:字夺文章之美

王献之:字夺文章之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果您去过故宫,可能会对乾隆皇帝的书房有点儿印象。这间书房名叫“三希堂”,这个“希”与稀少的“稀”相通,就是说里面藏了三件世间稀罕的宝物。什么呢?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三件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羲之的侄子王珣的《伯远帖》。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件《中秋帖》。

讲到古代的书帖,很多人都想到这是艺术品,无价之宝。但事实上呢,写这个字的人当时可能根本就没想过自己在创作什么艺术品。比如《中秋帖》

也就是王献之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内容很普通很家常,但是后人喜欢他的字,就逐渐把它宝贝起来了。这就叫字夺文章之美,字的美本身就给人们造成了视觉的冲击力。因为这是王献之顺手写的,没有任何顾虑,既没想着要去参加什么全国书法比赛,也没想要流传后世永垂不朽,所以写起来就很随意,把自个儿性情里自然流露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

王献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牛人。第一牛在出身,他爸爸是享有“书圣”美誉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是名副其实的“书二代”。第二牛在个性,王献之是我特别欣赏的那一款男人,淡定。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曾和两个哥哥一起去拜访宰相谢安。离开之后有人就问谢安了:这三个孩子怎么样啊?谢安说:“吉人之辞寡”,越优秀的人话越少。那个小的说话最少,肯定很优秀。王献之不但面对宰相淡定,面对坏蛋也很淡定。有一天半夜,他家里来了小偷,快把屋子偷空了。小偷以为没人发现啊,正准备溜之大吉,忽然身后传来王献之慢悠悠的声音:“哥们,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 要么还是把它留下吧。” 小偷立马吓晕了。再说王献之的第三大特色, 那就是书法相当牛。他和父亲并称“二王”,王爸爸的字用笔比较内敛,而小王同学的字更张扬一些,连带潇洒, 更加流畅。我们来看他的这件《中秋帖》,一个字当中多笔画相连,不同的字之间,也大多连绵不断,因此这件书帖被看成是“一笔书”的经典。

在清朝末年,《中秋帖》和“三希”当中的另一件珍品《伯远帖》从故宫神秘地消失了,据说是被某位老太妃倒卖给古董商人了,后来又辗转到了香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示,北京故宫博物院以 万港币的价格将这两件书帖购买了回来,并且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

可就在这次皆大欢喜的展览上,却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著名学者马叙伦看到了《中秋帖》,就跟买这个书帖的负责人马衡,也就是当时的 故宫博物院院长说:“你走了眼了,这根本不是王献之的真迹,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摹本。”当时马衡很不高兴,你说他花了那么多钱,给国家买了一假的回来,他能不恼火么?但没多久他就找到了明代人的相关记载,原来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知道《中秋帖》是摹本,并非真迹。

尽管如此,《中秋帖》仍然受到历代藏家乃至帝王的追捧,为什么呢?

名人临摹名人,这样的“叠加效应”本身就很有看点,也有历史价值。如今,《中秋帖》静静地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我们仍能从方寸间感受到王献之书法纵逸豪放的气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