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讲?对于一档讲堂类节目来讲,主讲人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如果说讲什么、怎么讲可以关起门来研讨,那么,选择谁来讲,有时真的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甚而言之,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完全想清楚讲什么、怎么讲之后才去找谁来讲,而是在明确了谁来讲之后,才真正厘清了应该讲什么、怎么讲。李娜进入我的视野很偶然,最后请李娜主讲,却很必然。虽然学历不完全代表能力,但李娜的求学经历还是让我眼前一亮,她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剑桥大学和中国美院,分别获得了文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美术史博士序 学位,学术视野开阔,知识结构丰富,难得的是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当我在频道栏目中发现她作为嘉宾的精彩表现、进而了解了她的专业背景后,我认定,主讲就是她了。李娜的表现果然不负众望,她清新雅致的形象、妙语如珠的表达、信手拈来的博学很快就赢得了受众的喜欢,尤其令人激赏的是,她不仅能深入浅出地谈文论史,还能游刃有余地出入中西文化,个人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积淀很快就带动栏目形成了即小见大、言短意长的风格,这一点对于受众的快速接受来说无疑是很愉快的。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是《微讲堂》这个平台成就了李娜,不如说是李娜造就了《微讲堂》。
微风过处有清香。从开播以来的收视和受众的反馈来看,《微讲堂》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普及了文史知识,弘扬了传统文化,陶冶了受众情操,较好地发挥了以史为鉴、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为此,国家新闻广电总局有关部门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业界做了推介。在这里,我要感谢李娜,感谢栏目组,感谢我的团队,是你们的努力激活了这个栏目,在螺蛳壳里写好了这篇大文章。
转眼,《微讲堂》已经开播百期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也许每一期的微讲述并不起眼,但一百期的博观约取足以让点滴的微动力,汇聚成一股不可小觑的正能量。为了让这股正能量抵达、浸润、滋养更多的人,李娜以及栏目组适时策划推出了这本小书,并命我在书前写几句话。作为全程参与栏目的一分子,我不仅有责任共同传递这股正能量,也非常乐意记下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于是,欣然为序。
2013年 11月于南京